- 有宗二諦
- 在印度, 作為大乘有宗的瑜伽行學派, 亦講二諦, 但對真俗二諦的解釋則不同於空宗。 《顯揚聖教論》卷二載︰‘世俗諦者, 謂名、 句、 文身, 及依彼義一切言說, 及依言說所了解義, 又曾得世間心及心所法, 及依彼所行境義。’ 又, 該論卷五曰: ‘初世俗諦, 說我、 說法、 及說作用, ……是謂世俗諦, 應知, 此雖非實有, 然依世俗諦故說有。’ 關於真諦(即勝義諦), 《顯揚聖教論》卷二載: ‘勝義諦者, 謂聖智、 及彼所行境義, 及彼相應心心法等。’ 又、 該論卷十九曰: ‘若清淨所緣, 若清淨性, 若彼方便, 皆名勝義諦。’ 論文於俗諦中的名身、 句身、 文身, 心、 心所, 以及說我、 說法、 說作用, 都是‘假名施設’的假法。 也就是眾生心識活動及心識緣取的境界。 這一切‘假名施設’的假法有二種, 一者是無體隨情假, 就是凡夫外道認定我、 法為實有, 佛教為隨順凡夫外道亦說我法, 但此我、 法都是假有, 故稱‘無體隨情假’。 二者是有體施設假, 佛教主張有我、 法的本體, 但‘本體’無名無相, 不可言說, 勉强名之我、 法, 此為隨順眾生施設而有, 故名‘有體施設假’。 至於真諦, 是聖者智慧所緣的境界, 也就是親契真如, 脫離生死輪回的涅槃。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